2025年在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王凤朝作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指出统筹推进垃圾减量分类、发展低碳产业、规划引领全面绿色转型行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行动、减碳激励机制建设行动、绿色低碳全民参与行动、建设爱心驿站等工作。将进一步规范构建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体系建设,促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
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凤朝
具体有哪些内容?一起来看看~
01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建设爱心驿站37家。帮助更多快递员、外卖员、家政人员等安居乐业,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城市建设者、一线劳动者都能感受成都温暖。
02提升精细治理水平。统筹推进垃圾减量分类工作,让城市更干净、更美丽、更宜居。
03创造就业机会。大力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不少于24万人。
04碳达峰十大行动。依据《成都市碳达峰实施方案》,重点推进十项行动,包括规划引领全面绿色转型行动、产业降碳强链提质行动、城乡建设集约低碳行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行动、生态普惠固碳增值行动、减碳激励机制建设行动、低碳零碳试点示范行动、绿色低碳全民参与行动。
05近零碳排放。指通过实施优化空间布局、发展低碳产业等绿色低碳综合性措施,实现不产生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或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源与碳汇趋近平衡。
“碳拾光公司如何精准对接《202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部署?”
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
带动就业 增加绿色岗位
截止2024年底,全成都已建成100多座统一标识“天府蓉易分 碳拾光两网融合便民交投点”服务站点,每座碳拾光便民交投点配置2名回收工作人员、数名仓库工作人员及清运司机等岗位,有效带动了就业环境,碳拾光便民交投点日均用户参与回收200单以上,日均再生资源回收量 1.5-2.3吨,二氧化碳减排量0.8-1.1吨。2025年碳拾光计划在成都全域建设300个以上回收服务站点(碳拾光两网融合便民交投点)基本实现成都市内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的全覆盖。
智慧“加码”驱动垃圾分类水平提升
废报纸、旧电脑、塑料瓶、废纸箱、旧衣物……这些可回收的废弃物品,如今在成都有了创新回收新模式。碳拾光与成都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共建“碳普惠”绿色账户正向激励机制,利用科技推动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两网”深入融合,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200积分+8块钱能兑换一提抽纸,300积分+9块钱可以兑换大号不锈钢盆……,碳拾光打造一体化资源共享平台——“碳拾光积分商城”小程序,通过“回收获得现金+积分双重收益”的方式,让垃圾分类给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提升垃圾分类的获得感。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 建设爱心驿站
碳拾光便民交投点设有为户外工作者准备的爱心驿站,配置饮水机、微波炉、桌椅、空调、小药箱、手机充电器等设备。让他们“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如何让垃圾“变废为宝”,做好分类回收至关重要。“碳拾光两网融合便民交投点”,是成都市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工作的一项具体实践。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是提升城市垃圾处理效率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的重要举措。碳拾光公司将深入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探索城市绿色发展新路径,持续推动再生资源回收服务更加精准、高效。